重庆、贵阳相继出台实施方案 合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
来源:常州到重庆货运公司 发布时间:2020/5/13 点击数:
重庆、贵阳相继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合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日前,重庆、贵阳两地相继出台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重庆将充分发挥通道纽带功能,联合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等通道沿线省区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贵阳提出从产业、信息、贸易等8个方面建设通道经济走廊,推动沿线城市联合试点设立多式联运一单制集成创新协同试验区。去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强运营中心建设
从宏观层面看,运营组织中心是指重庆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中依托自身独特区位优势,通过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激活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辐射并带动周边省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看,重庆将从创新通道建设运营机制、促进通道资源联动共享、共建多式联运体系、建立西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体系、保障通道运输安全、协同创新通道政策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
据了解,重庆政府层面将组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为协调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实体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推进跨区域的运输通道运营组织、搭建跨国跨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协调推进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协调跨国跨区域合作,以及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动态项目库等。此外,重庆将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铁路、海运等大型企业及相关省(区、市)平台公司共同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公共运营平台公司,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共同体。同时,联合通道沿线省区,依托重庆运营组织中心,共建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西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体系。
完善物流网络体系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布局了3条主通道,其中2条以重庆为起始点,分别是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以及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效能为例,重庆一方面将构建以主城区(含江津区)为主枢纽,以万州、涪陵为辅枢纽的“一主两辅多节点”枢纽体系,并畅通主辅枢纽之间“微循环”。另一方面,统筹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等多种运输组织方式与中欧班列(渝新欧)高效衔接,减少货物中转时间,提升东盟国家经重庆至中亚、欧洲的联运服务品质。
重庆提出,到2025年重庆至北部湾出海口两条主通道集装箱运量达到30万标箱;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开行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5%;通道沿线国家地区和客货运航线达到50条。此外,贵阳还将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探索开展冷链运输班列常态化运行,合作共建“黔渝新欧”班列、重庆—贵阳—北部湾班列,推进国际联运班列对接。按计划,到2025年贵阳将全面构建起立体化口岸系统,基本建成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基本实现与北部湾、重庆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达10亿吨以上。
提升协同发展能力
如何更好发挥通道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各地聚焦的重点。“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是单纯的物流通道,是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物流通道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导向,也是商贸和产业发展的引擎。”李牧原认为,通道建设需要从物流资源空间布局入手,引导沿通道的经济协作,形成围绕枢纽的产业集聚。
贵阳提出从制度、城市、产业、信息、贸易、旅游、生态和人文8个方面建设通道经济走廊,探索贸易物流新规则,推动沿线城市联合试点设立多式联运一单制集成创新协同试验区。同时,加快建设中高端消费品“全球卖场”,打造贵阳—南宁—东南亚贸易走廊、贵阳—昆明—中南半岛贸易走廊、贵阳—重庆(成都)—欧洲贸易走廊。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聂红焰介绍说,重庆将充分发挥通道纽带功能,联合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等通道沿线省区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同时,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汽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金融等产业,联合打造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通道对外开放水平,重庆将推动在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建设境外分拨集散中心、海外仓和集装箱还箱点,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节点网络;发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效应,依托通道,引导和支持新加坡企业在渝投资兴业,建设金融、航空、信息通信等合作示范区。
以上内容来自:常州到重庆物流公司 http://www.san023.net 转载请注明出处。